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 肯尼亚选手破赛会纪录夺冠
10月的北京秋高气爽,金色的阳光洒满长安街,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于10月20日盛大举行,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跑者齐聚天安门广场,共同参与这场被誉为“中国马拉松殿堂级赛事”的盛会,经过激烈角逐,肯尼亚选手埃利乌德·基普乔格以2小时06分23秒的成绩打破赛会纪录,夺得男子组冠军;埃塞俄比亚选手耶沙内·布里汉则以2小时22分45秒的成绩摘得女子组桂冠。
赛事规模创新高 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
本届北京马拉松赛吸引了超过15万名跑者报名,最终通过抽签选出3万名参赛选手,其中包括来自肯尼亚、埃塞俄比亚、日本、美国等国家的顶尖职业选手,赛事组委会介绍,今年外籍选手占比达到15%,创历史新高,进一步彰显了北京马拉松的国际影响力。
比赛路线延续经典,从天安门广场出发,途经西长安街、昆玉河、奥林匹克公园等地标,最终抵达终点国家体育场“鸟巢”,沿途数十万市民自发为选手加油助威,展现了北京作为“双奥之城”的体育热情。
基普乔格再创辉煌 中国选手表现亮眼
男子组比赛中,两届奥运会马拉松冠军基普乔格从起跑便占据领先位置,半程用时1小时02分55秒,最终以2小时06分23秒冲线,将原赛会纪录(2小时07分06秒)大幅提升43秒,赛后他表示:“北京的氛围令人振奋,这条赛道非常适合创造好成绩。”
中国选手方面,云南名将董国建以2小时10分31秒获得国内男子第一,总排名第八;女子组中,辽宁选手张德顺以2小时28分19秒位列国内选手首位,值得一提的是,大众跑者中76岁高龄的王志勇以4小时12分完赛,成为本届赛事最年长的完赛者。
科技赋能赛事 绿色理念贯穿始终
本届赛事首次启用“AI智能补给系统”,通过选手佩戴的芯片实时监测身体数据,在25公里和35公里处提供个性化补给建议,组委会还推出可降解号码布、电子参赛手册等环保措施,减少纸张消耗约2.3吨。
医疗保障方面,赛道沿途设置21个医疗站、50台AED设备,并配备8辆智能救护车,据组委会统计,全程共处理肌肉痉挛、脱水等轻微伤情137例,无重大事故发生。
马拉松经济效应显著 带动消费超3亿元
赛事期间,北京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65%,奥体中心周边商圈客流量突破50万人次,赞助商特步推出的限量款跑鞋首日售罄,销售额达1200万元,北京市体育局表示,马拉松赛事直接拉动餐饮、交通、旅游等行业消费超3亿元。
全民健身热潮涌动 业余跑者诠释体育精神
除专业选手外,本届赛事还涌现出许多感人故事,视障跑者李金生在陪跑员协助下以5小时08分完成首马;抗癌跑友刘芳与20名病友组成“生命之光”方阵,用行动诠释“永不放弃”的马拉松精神,北京市市长在颁奖仪式上表示:“这场比赛展现了体育的凝聚力,我们将继续推动全民健身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。”
随着最后一名跑者在关门前踏入终点,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画上圆满句号,组委会宣布,下一届赛事将于2025年10月第三个周日举行,届时将增设“京津冀协同跑”特别组别,进一步促进区域体育交流。